来源:中国青年报
人口老龄化问题是许多国家都面临的重大挑战,2019北京国际老龄产业博览会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受快速工业化、城镇化、特殊生育政策等多方面复杂因素影响,中国老龄化的压力也与日俱增,因此,加快完善相关政策体系、促进有关产业快速发展有着重大意义。对老龄化问题的解决不仅关乎中国的发展,也对全球应对老龄化问题的挑战具有非常重大的影响。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自2017年下半年始开展了关于中国健康老龄化策略的研究,并于日前发布了《健康老龄化:政策与产业双轮驱动》研究报告。研究重点集中在4个主要领域: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和特征,中国老年人群生活与健康需求分析,中国应对老龄化的政策体系改革与完善问题以及重点领域的产业发展路径选择。
课题负责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部长葛延风在接受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专访时表示,“与日本、北欧等已经进入深度老龄化的国家相比,中国虽然老年人口规模巨大且在迅速增长,但未来10年左右,仍是以低龄老人增长为主,这是建立和完善老龄化应对体系必须抓住的‘机会窗口期’。通过前期对有关国际经验以及中国特点的研究,我们认为,应对人口老龄化一方面要完善相关政策和制度体系,同时,也要充分发挥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的支撑,形成应对老龄化的‘双轮支撑体系’。虽然中国老龄化压力巨大,但也有很多有利条件,尤其是快速的技术进步。通过有效的制度安排和产业发展,中国不仅能够较好地解决老龄化压力,也能够为其他国家特别是一些发展中国家提供经验和借鉴。”
2019北京国际老龄产业博览会葛延风指出,中国人口老龄化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规模大。目前,中国60岁以上人口有2.5亿,到2050年有可能超过5亿,届时,将占到全世界老年人的22%和亚洲老年人的40%。二是速度快。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从7%增加到14%,即从‘老龄化社会’进入到‘老龄社会’,只需要23年(预计在2023年前后)。三是城乡区域差异大。虽然随着城镇化的推进,我国的城镇老年人口将超过农村老年人口,但由于年轻人口更多流向城镇,农村的老龄化程度将深于城镇地区。根据我们的预测,2030年城镇老年抚养比约为22%,而农村则将达到约40%,养老负担更为沉重。同样由于人口流动,老龄化也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随着中西部青壮年人口向东部流动,中西部老龄化的程度将比东部地区更严重。”
老龄化将会带来全面的经济、社会影响。最直接的压力在四个方面:一是对医疗健康服务的压力,不仅带来费用上涨的压力,也要求服务模式进行转变。二是带来巨大的老年照护压力。三是对养老保障制度带来巨大冲击。四是造成劳动力供给下降。“当然,我们不必这么悲观,老龄化既是一种压力,也是一种动力,事实上也正在推动各项制度的改革,通过改革来化解压力的空间还是很大的。”葛延风说。
老龄化对现有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出严峻挑战
老龄化不仅带来了医疗卫生费用上涨的压力,更对我国的医疗卫生服务模式提出了严峻挑战。随着老龄化的深化,慢性病日益成为我国主要疾病负担,老年人多病共存、合并症多、多重用药成为普遍现象。而我国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是以急性病诊治为中心、以医院为中心的体系,前端的预防保健和后端的康复医疗服务都比较薄弱,亟待进行改革。
葛延风表示,适应老龄化需求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改革不仅要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向以老年人健康为中心,而且要更加重视老年人的功能维持而非特定疾病的治疗,后者更为关键。具体应推进以下几方面的改革:

第一,改革服务模式,增强医疗服务的连续性和主动性。当务之急是加快建立并完善“健康守门人”制度。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推进家庭医生、医院、康复护理体系乃至安宁疗护体系的有效协作。同时,积极推进上门医疗与护理服务。第二,补齐康复医疗的短板,建立一个以专业康复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主体的低成本康复医疗服务体系。第三,完善医疗保障制度,确保老年人病有所医。在继续注重“保基本”的同时,选择更加经济有效的技术路线和诊疗手段,加强医保对预防保健、康复护理、功能支持项目的覆盖。同时,稳步提高老年人医疗保障水平,并积极推进商业健康保险发展,满足多层次、多样化需求。第四,加强对老年人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包括倡导和传播健康的生活和行为方式,传播基本的疾病发生规律及预防和治疗常识,培育理性的疾病观和生命观等。在互联网和新媒体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要发挥好主流媒体和权威专家的作用,加大对一些虚假健康信息的惩处和打击力度。
养老服务需以居家社区服务为主导,同时满足多样化需求
在葛延风看来,适应中国国情的养老服务体系应该有两个特点:第一,以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为主导。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不仅成本低,而且生活环境也更有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这也是目前的国际趋势。在德国,有长期护理需求、享受了长期护理保险待遇的老人,有79%选择的是居家社区服务,只有21%在护理院生活。也就是说,即使是失能半失能老人,大部分也利用的是居家社区服务;而全体老人中,只有3%-4%在护理院(养老机构)生活。对于我国这样一个老年人口规模大、老龄化速度快、未富先老的国家,更是只能以居家社区养老为主导。”葛延风说。
人口老龄化问题是许多国家都面临的重大挑战,2019北京国际老龄产业博览会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受快速工业化、城镇化、特殊生育政策等多方面复杂因素影响,中国老龄化的压力也与日俱增,因此,加快完善相关政策体系、促进有关产业快速发展有着重大意义。对老龄化问题的解决不仅关乎中国的发展,也对全球应对老龄化问题的挑战具有非常重大的影响。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自2017年下半年始开展了关于中国健康老龄化策略的研究,并于日前发布了《健康老龄化:政策与产业双轮驱动》研究报告。研究重点集中在4个主要领域: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和特征,中国老年人群生活与健康需求分析,中国应对老龄化的政策体系改革与完善问题以及重点领域的产业发展路径选择。
课题负责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部长葛延风在接受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专访时表示,“与日本、北欧等已经进入深度老龄化的国家相比,中国虽然老年人口规模巨大且在迅速增长,但未来10年左右,仍是以低龄老人增长为主,这是建立和完善老龄化应对体系必须抓住的‘机会窗口期’。通过前期对有关国际经验以及中国特点的研究,我们认为,应对人口老龄化一方面要完善相关政策和制度体系,同时,也要充分发挥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的支撑,形成应对老龄化的‘双轮支撑体系’。虽然中国老龄化压力巨大,但也有很多有利条件,尤其是快速的技术进步。通过有效的制度安排和产业发展,中国不仅能够较好地解决老龄化压力,也能够为其他国家特别是一些发展中国家提供经验和借鉴。”
2019北京国际老龄产业博览会葛延风指出,中国人口老龄化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规模大。目前,中国60岁以上人口有2.5亿,到2050年有可能超过5亿,届时,将占到全世界老年人的22%和亚洲老年人的40%。二是速度快。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从7%增加到14%,即从‘老龄化社会’进入到‘老龄社会’,只需要23年(预计在2023年前后)。三是城乡区域差异大。虽然随着城镇化的推进,我国的城镇老年人口将超过农村老年人口,但由于年轻人口更多流向城镇,农村的老龄化程度将深于城镇地区。根据我们的预测,2030年城镇老年抚养比约为22%,而农村则将达到约40%,养老负担更为沉重。同样由于人口流动,老龄化也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随着中西部青壮年人口向东部流动,中西部老龄化的程度将比东部地区更严重。”
老龄化将会带来全面的经济、社会影响。最直接的压力在四个方面:一是对医疗健康服务的压力,不仅带来费用上涨的压力,也要求服务模式进行转变。二是带来巨大的老年照护压力。三是对养老保障制度带来巨大冲击。四是造成劳动力供给下降。“当然,我们不必这么悲观,老龄化既是一种压力,也是一种动力,事实上也正在推动各项制度的改革,通过改革来化解压力的空间还是很大的。”葛延风说。
老龄化对现有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出严峻挑战
老龄化不仅带来了医疗卫生费用上涨的压力,更对我国的医疗卫生服务模式提出了严峻挑战。随着老龄化的深化,慢性病日益成为我国主要疾病负担,老年人多病共存、合并症多、多重用药成为普遍现象。而我国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是以急性病诊治为中心、以医院为中心的体系,前端的预防保健和后端的康复医疗服务都比较薄弱,亟待进行改革。
葛延风表示,适应老龄化需求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改革不仅要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向以老年人健康为中心,而且要更加重视老年人的功能维持而非特定疾病的治疗,后者更为关键。具体应推进以下几方面的改革:

第一,改革服务模式,增强医疗服务的连续性和主动性。当务之急是加快建立并完善“健康守门人”制度。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推进家庭医生、医院、康复护理体系乃至安宁疗护体系的有效协作。同时,积极推进上门医疗与护理服务。第二,补齐康复医疗的短板,建立一个以专业康复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主体的低成本康复医疗服务体系。第三,完善医疗保障制度,确保老年人病有所医。在继续注重“保基本”的同时,选择更加经济有效的技术路线和诊疗手段,加强医保对预防保健、康复护理、功能支持项目的覆盖。同时,稳步提高老年人医疗保障水平,并积极推进商业健康保险发展,满足多层次、多样化需求。第四,加强对老年人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包括倡导和传播健康的生活和行为方式,传播基本的疾病发生规律及预防和治疗常识,培育理性的疾病观和生命观等。在互联网和新媒体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要发挥好主流媒体和权威专家的作用,加大对一些虚假健康信息的惩处和打击力度。
养老服务需以居家社区服务为主导,同时满足多样化需求
在葛延风看来,适应中国国情的养老服务体系应该有两个特点:第一,以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为主导。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不仅成本低,而且生活环境也更有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这也是目前的国际趋势。在德国,有长期护理需求、享受了长期护理保险待遇的老人,有79%选择的是居家社区服务,只有21%在护理院生活。也就是说,即使是失能半失能老人,大部分也利用的是居家社区服务;而全体老人中,只有3%-4%在护理院(养老机构)生活。对于我国这样一个老年人口规模大、老龄化速度快、未富先老的国家,更是只能以居家社区养老为主导。”葛延风说。
第二,满足多样化需求。“虽然当前我国老年群体的收入总体不高,但收入分化还是比较大的,未来的老年群体收入分化会更大,他们对养老服务的需求差异必然是很大的。差异化需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要求多种形式的居住和服务安排,住在家里或住在养老机构里二选一是不够的,还需要有日间照料服务、养老社区、共享互助养老等多种形式的服务供给;二是对养老服务的质量和老年生活品质的需求是多层次的,既需要有兜底保障的,也需要有高品质的。”葛延风说2019北京国际老龄产业博览会。
品邦广告,14年专注营销型展台设计搭建、活动策划、展厅施工,提供系统化、个性化的营销解决方案。40名展台设计人员、展会营销团队,让你在展会上智放光彩!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推荐搭建商,展会搭建业务覆盖全球30多个国家。诺基亚、费列罗、中国电信、中国移动等是我们的长期合作伙伴,精致设计、未来科技,全案策划。我们交付给您的不是一个简单的展台。闫小姐:微信同号13918355988。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