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态发酵食品香气成熟显著滞后于其滋味成熟,严重影响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已成为液态发酵食品生产的瓶颈。超声波在加速液态发酵食品风味成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系统分析了超声功率、时间、频率、模式对液态发酵食品香气化合物种类和含量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并指出了超声波在加速食品风味成熟中存在的问题,展望了超声设备的应用前景,可为超声技术在加速液态发酵食品风味成熟的产业化应用提供参考和依据。
超声波作为非热加工技术中的一种重要技术手段,因其设备具有简单、易放大、安全性能高和耗能低等优点,在食品行业越来越受到关注。超声波是指频率高于人类听觉阈值(20kHz)的声波,它是一种弹性机械波,在弹性介质中传播时具有频率高、波长短、功率大、穿透力强等特点。
传统液态发酵食品(酒、酱油、醋、酵素等)自然发酵周期一般较长,香气成熟严重滞后于其滋味物质的成熟,且发酵过程中设备占地面积和劳动强度大及管理相对困难,这大大降低了企业生产效率、增加了企业生产成本。因此,加速液态发酵食品风味物质代谢,缩短发酵周期对企业资金和空间利用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大量研究证明:超声波可显著改变液态食品的风味,但不同研究者所使用的超声波条件(频率、时间、强度和模式)和研究对象存在显著差异,所得到的结果也存在显著差异。因此,本文在分析大量前人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尝试总结超声波在加速液态发酵食品风味成熟方面的规律和可能机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超声在加速液态发酵食品风味成熟中存在的问题。
超声波技术参数对液态发酵食品风味形成的影响
超声波对传统液态发酵食品风味影响的研究在国内外取得了一定的进展。酒类发酵过程中不断增加的溶解二氧化碳(DCO2)会抑制乙醇和酯类的生成,影响产品质量。日本大关(株)综合研究所的MATSUURA等人发现以30mW/cm2的弱超声波处理葡萄酒、啤酒和清酒时,可以降低发酵过程中DCO2水平,增加酒样中高级醇和酯的含量,缩短大约一半的发酵时间。GOH等对实验室发酵的酱醪进行连续10min的超声波处理(每天1次/7d),7天后超声处理酱醪中谷氨酸、天冬氨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酱油,并且滋味物质成熟时间缩短了57%。于淑娟等用超声波频率40kHz、功率为10W、每10h超声15min的条件对酱油进行处理后,酱油的氨基酸和氨基酸态氮含量大幅提高,并缩短了至少一个月的发酵周期。由以上分析可知,超声处理可显著改变液态发酵食品的风味。
01
超声波功率对液态发酵食品风味的影响
超声波功率对液态发酵食品风味形成具有显著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超声波功率越大,超声波的催陈效应越强烈,分子扩散速度也越快,加速各催化分子间的重新缔合;当功率过大时,会导致部分物质的降解、转化和挥发,影响食品口感和品质,其对液态发酵食品风味物质形成的影响具体见下表。
不同超声波条件对液态发酵食品风味形成的影响
在一定超声波功率范围内(5~120W/L),合适的超声波强度可以加速风味物质(如酸类和酯类)的形成,但过高的超声波功率(大于200W/L)可能会促进某些香气物质的消失(如酯类)。此外,功率的单位目前仍然不统一。因此,用统一的功率单位,相同的食品体系内进行比较,数据和结论才更可靠。
02
超声波时间对液态发酵食品风味的影响
超声波处理时间和超声波时间段对食品风味形成具有显著影响。HASHEMI发现对未发酵的酸奶进行超声波处理会导致样品中蛋白酶浓度、肽含量和抗氧化活性增加;在发酵开始时对样品进行连续超声波处理或脉冲超声波处理,除75%的振幅连续超声波处理的样品外,所有进行超声波处理的发酵样品中蛋白酶活性、肽产物和自由基清除活性均有所提高,改善了发酵乳的品质。总的来说,超声波预处理和发酵之间存在正相互作用。肖宏艳等和孟祥勇等还分别在产品发酵中期和发酵后期进行超声波处理,发现对产品风味也有一定的影响。
由上可知,超声波处理的不同时机和超声处理时间均对液态发酵食品风味具有重要影响。大量实验表明,在合适的超声波强度下,超声波处理时间过长(60min~120min)可能会导致酯类减少,适宜的超声波作用时间(10~40min)对加快酯类物质的生成及其稳定性十分重要。另外,不同样品的最佳超声波处理时间存在差异,需要针对具体样品的特性具体分析。
03
超声波频率对液态发酵食品风味的影响
超声波频率对液态发酵食品风味物质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乙醛沸点较低,具有辛辣刺激性气味,而乙酸乙酯是酒精饮料中一种受欢迎的果香味化合物。高级醇(多元醇)如1-丙醇、2-甲基-1-丙醇、2,3-二甲基丁醇和甲醇通常具有米油风味,并在口中产生油腻感。多元醇含量降低程度较小时,再加上乙酸乙酯含量的显著增加和乙醛含量的显著减少,糯米酒会产生辛辣、发酸、不柔和的风味。CHANG[27]的研究表明糯米酒在20kHz超声波频率下的效果优于1.6MHz超声波频率,说明低频超声波在加速糯米酒风味成熟中的效果要优于高频超声波。
超声波陈化具有替代传统陈化方法的潜力,合适的超声波频率(20~80kHz)可促进液态发酵食品中酯类物质的形成,减少风味高级醇含量。这是由化合物中不同化学键对超声波频率的敏感性不同造成的,也就是说超声波频率与化学键之间可能存在某种“选择性”。因此,深入研究超声波频率与化学键之间的这种“选择性”,对利用超声波处理技术控制液态发酵食品风味具有重要意义。
04
超声波模式对液态发酵食品风味的影响
超声波模式(不同超声频率组合/扫频、固定超声频率)对液态发酵食品风味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双频超声波作用下会产生空化泡,空化泡内爆产生新的空化核,既可维持该频率的自身空化,又可为另一频率的空化提供新的空化核。双频超声波可增加介质的机械搅拌运动,有助于更多的空气经液体表面进入液体而导致空化核增加,故适当的双频超声波催陈效果要优于单频超声波。
双频超声波和扫频超声波模式较单一频率超声波对发酵食品风味具有更积极的影响。双频超声波可通过两种频率超声波的协同作用,加快风味物质(如酯类)的生成;扫频超声波可通过作用底物的多样性来加快食品内部一系列化学反应的进行,加快食品风味成熟。
超声波对液体食品风味影响的机理
01
可加速微生物细胞生长及代谢并提高膜通透性
适当的超声波可通过促进微生物生长繁殖和风味物质形成而缩短发酵时间。研究表明,低强度超声波可依靠机械振动和稳态空化效应加速细胞生长和代谢,提高酶促反应速度,加快理化反应。低强度超声波可通过在细胞膜上形成瞬时孔来提高细胞膜的通透性,这些孔增加了物质在膜上的转移以及代谢产物如胞内酶的分泌,从而刺激了细胞的生长和增殖。
GHOLAMHOSSEINPOUR等对含有植物乳杆菌的发酵乳进行100W、30kHz、25%的振幅超声波处理后,细胞膜通透性(核酸和胞外蛋白含量)比对照提高了88%~94%。另外,随着超声波处理时间的增加(5、10、15min),发酵结束时乳酸菌菌群数量和发酵乳中抗氧化活性(显著)增加,β-葡萄糖苷酶活性也有所提高,乳糖含量显著降低,葡萄糖、半乳糖、乳酸含量显著增加,牛奶品质进一步提高。
02
可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而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适当的超声波可通过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加快生香反应速率而加速风味化合物形成。前人研究证明超声波可降低美拉德、酯化、氧化、非氧化、聚合缩合等反应的活化能,加速香气化合物吡嗪类(如2,6-二甲基吡嗪)、含硫化合物(如3-甲基巯基丙醛)、呋喃(如3乙酰基-2,5-二甲基呋喃)、醛类(如苯乙醛)、酚类(如4-乙基愈创木酚)、酯类(如3-甲基丁酸乙酯)、酮类(如2,3-丁二酮)、内酯(如γ-丁内酯)和酸类(如乙酸)的形成。
高强度超声波提供的较高的瞬时温度和压力环境会降低活化能,促进美拉德反应(MR)中间产物和终产物的生成。YU等发现超声波MR生成2,5-二甲基吡嗪所需的活化能显著低于热MR,这说明高强度超声波可以促进风味化合物的生成。JELENA等定量研究了与热预处理和常规酶水解相比,探头型超声仪和超声清洗仪产生的超声波对碱性蛋白酶水解蛋清蛋白(EWP)的影响,发现与其他方法相比,超声波预处理可以显著改善酶解效果;探头型超声预处理降低了61.7%水解活化能(Ea)、61.6%酶失活能(Ed)、63.6%焓能(ΔH)和32.2%熵能(ΔS),EWP在不同条件下的酶水解速率显著提高。
03
可改变酶或底物的状态而加快酶解反应速率
适当的超声波可增加底物比表面积,增加酶与底物接触机会,从而加快反应速率,加速发酵食品风味成熟。超声波的声化学作用可使蛋白质分子疏水基团暴露、蛋白质二级结构重新分布(α-螺旋结构含量降低,β-折叠和无规卷曲结构含量提高)、蛋白质微观结构改变(分子粒径减小),加快酶解反应的进行。
GOH等的研究表明了酱油发酵周期的缩短与超声波促进蛋白质水解酶与底物之间的反应速率有关。GAO等认为在酱油发酵过程中进行超声波处理不但提高了酱醪中酸性蛋白酶酶活,而且超声波的破碎作用增大了底物的比表面积,增加了酶与底物的反应接触面积,加快了酱油中氨基酸生成速率和含量。黄姗芬等发现超声波处理胰蛋白酶后,肽键含量没有发生变化,但对其二级结构具有显著影响。200W的超声波处理使得胰蛋白酶处于中间体状态,同时具有高酶活和高反应速率。
04
可改善传质过程并促进反应产物扩散
适当的超声波可以改善反应系统中的传质过程,帮助产物从反应位点扩散到溶液中其他位置,降低位点附近终产物浓度,从而加快风味产物生成速率。在酶促反应过程中,由于底物和酶都是大分子,传质过程易受限制。而超声波和酶的协同作用,可以削弱酶和底物之间的扩散阻碍,改善传质过程。酶催化反应中,超声波利用空化机制帮助水解产物转移,促进酶与未分解底物的结合,然后促进底物向酶的扩散(即促进酶与底物的结合)和产物向溶液中的释放展台设计。
于淑娟等[17]的研究表明了超声波的空化作用能移去物料中蛋白质、淀粉表面附近的液体,减薄颗粒表面的滞留层,超声波空化效应的不断形成和消失,起到了强烈搅拌的作用,加快了物质传输。
通过以上分析,超声波技术在加速发酵产品风味成熟和改善产品品质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
超声波加速发酵食品风味成熟存在的问题
尽管超声波技术在发酵食品风味成熟中表现出良好的效果,但仍存在如下问题:
(1)高强度和长时间的超声波使得产物可控性差。高强度和长时间超声波空化作用所产生的自由基会引发一系列化学反应,导致原有风味物质的消失和/或新化合物的形成,可能对液态发酵食品风味造成负面影响。
(2)超声波空化效应产生的局部高温高压以及自由基可导致维生素C、类胡萝卜素、花色苷等营养物质降解,过高的温度还会使发酵产品中有益微生物死亡或酶失活展台设计。
(3)超声波在固态体系中能量传递效率低,其在固态发酵食品中的应用受到限制。
(4)目前超声设备强分布不均匀、能耗和占地面积较大,尚未在工厂中进行大规模应用。
总结与展望
超声波在促进发酵食品风味成熟方面具有光明的应用前景,它能够缩短发酵周期、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增大企业空间利用率和资本利用率。目前超声领域的研究热点为:(1)研究不同超声波频率、时间、强度和模式(频率组合)对液态发酵食品风味化合物和风味特征的影响。(2)研究超声波对生物体/食品体系中关键活性物质或风味化合物化学键的选择性,以阐明超声波促进产香微生物繁殖和香气化合物形成的深入机制。超声波处理条件(频率、强度、时间、模式等)对液态发酵食品风味物质形成具有显著影响。超声波的空化效应产生的自由基及机械、搅拌、微扰和热等效应是超声波改变液态发酵食品风味的可能机理展台设计。
适当的超声波处理可显著加速和改善液态发酵食品风味物质的形成,不当的超声波可导致液态发酵食品风味物质降解和风味恶化。超声波加速液态发酵食品风味成熟的最优条件,随着液态发酵食品种类的变化而变化。根据液态发酵食品种类和超声波引起食品风味改变的具体机制设置合理的超声条件,控制液态发酵食品风味向目标方向发展,并开发和生产工业化生产用超声耦合发酵设备,使其适应不同液态发酵食品工业化生产,相信这些目标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以及超声波换能器设计技术的进步会一一实现的。本文来源—刘二蒙等《超声波加速液态发酵食品风味成熟研究进展 》
超声波作为非热加工技术中的一种重要技术手段,因其设备具有简单、易放大、安全性能高和耗能低等优点,在食品行业越来越受到关注。超声波是指频率高于人类听觉阈值(20kHz)的声波,它是一种弹性机械波,在弹性介质中传播时具有频率高、波长短、功率大、穿透力强等特点。
传统液态发酵食品(酒、酱油、醋、酵素等)自然发酵周期一般较长,香气成熟严重滞后于其滋味物质的成熟,且发酵过程中设备占地面积和劳动强度大及管理相对困难,这大大降低了企业生产效率、增加了企业生产成本。因此,加速液态发酵食品风味物质代谢,缩短发酵周期对企业资金和空间利用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大量研究证明:超声波可显著改变液态食品的风味,但不同研究者所使用的超声波条件(频率、时间、强度和模式)和研究对象存在显著差异,所得到的结果也存在显著差异。因此,本文在分析大量前人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尝试总结超声波在加速液态发酵食品风味成熟方面的规律和可能机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超声在加速液态发酵食品风味成熟中存在的问题。
超声波技术参数对液态发酵食品风味形成的影响
超声波对传统液态发酵食品风味影响的研究在国内外取得了一定的进展。酒类发酵过程中不断增加的溶解二氧化碳(DCO2)会抑制乙醇和酯类的生成,影响产品质量。日本大关(株)综合研究所的MATSUURA等人发现以30mW/cm2的弱超声波处理葡萄酒、啤酒和清酒时,可以降低发酵过程中DCO2水平,增加酒样中高级醇和酯的含量,缩短大约一半的发酵时间。GOH等对实验室发酵的酱醪进行连续10min的超声波处理(每天1次/7d),7天后超声处理酱醪中谷氨酸、天冬氨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酱油,并且滋味物质成熟时间缩短了57%。于淑娟等用超声波频率40kHz、功率为10W、每10h超声15min的条件对酱油进行处理后,酱油的氨基酸和氨基酸态氮含量大幅提高,并缩短了至少一个月的发酵周期。由以上分析可知,超声处理可显著改变液态发酵食品的风味。
01
超声波功率对液态发酵食品风味的影响
超声波功率对液态发酵食品风味形成具有显著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超声波功率越大,超声波的催陈效应越强烈,分子扩散速度也越快,加速各催化分子间的重新缔合;当功率过大时,会导致部分物质的降解、转化和挥发,影响食品口感和品质,其对液态发酵食品风味物质形成的影响具体见下表。
不同超声波条件对液态发酵食品风味形成的影响
在一定超声波功率范围内(5~120W/L),合适的超声波强度可以加速风味物质(如酸类和酯类)的形成,但过高的超声波功率(大于200W/L)可能会促进某些香气物质的消失(如酯类)。此外,功率的单位目前仍然不统一。因此,用统一的功率单位,相同的食品体系内进行比较,数据和结论才更可靠。
02
超声波时间对液态发酵食品风味的影响
超声波处理时间和超声波时间段对食品风味形成具有显著影响。HASHEMI发现对未发酵的酸奶进行超声波处理会导致样品中蛋白酶浓度、肽含量和抗氧化活性增加;在发酵开始时对样品进行连续超声波处理或脉冲超声波处理,除75%的振幅连续超声波处理的样品外,所有进行超声波处理的发酵样品中蛋白酶活性、肽产物和自由基清除活性均有所提高,改善了发酵乳的品质。总的来说,超声波预处理和发酵之间存在正相互作用。肖宏艳等和孟祥勇等还分别在产品发酵中期和发酵后期进行超声波处理,发现对产品风味也有一定的影响。
由上可知,超声波处理的不同时机和超声处理时间均对液态发酵食品风味具有重要影响。大量实验表明,在合适的超声波强度下,超声波处理时间过长(60min~120min)可能会导致酯类减少,适宜的超声波作用时间(10~40min)对加快酯类物质的生成及其稳定性十分重要。另外,不同样品的最佳超声波处理时间存在差异,需要针对具体样品的特性具体分析。
03
超声波频率对液态发酵食品风味的影响
超声波频率对液态发酵食品风味物质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乙醛沸点较低,具有辛辣刺激性气味,而乙酸乙酯是酒精饮料中一种受欢迎的果香味化合物。高级醇(多元醇)如1-丙醇、2-甲基-1-丙醇、2,3-二甲基丁醇和甲醇通常具有米油风味,并在口中产生油腻感。多元醇含量降低程度较小时,再加上乙酸乙酯含量的显著增加和乙醛含量的显著减少,糯米酒会产生辛辣、发酸、不柔和的风味。CHANG[27]的研究表明糯米酒在20kHz超声波频率下的效果优于1.6MHz超声波频率,说明低频超声波在加速糯米酒风味成熟中的效果要优于高频超声波。
超声波陈化具有替代传统陈化方法的潜力,合适的超声波频率(20~80kHz)可促进液态发酵食品中酯类物质的形成,减少风味高级醇含量。这是由化合物中不同化学键对超声波频率的敏感性不同造成的,也就是说超声波频率与化学键之间可能存在某种“选择性”。因此,深入研究超声波频率与化学键之间的这种“选择性”,对利用超声波处理技术控制液态发酵食品风味具有重要意义。
04
超声波模式对液态发酵食品风味的影响
超声波模式(不同超声频率组合/扫频、固定超声频率)对液态发酵食品风味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双频超声波作用下会产生空化泡,空化泡内爆产生新的空化核,既可维持该频率的自身空化,又可为另一频率的空化提供新的空化核。双频超声波可增加介质的机械搅拌运动,有助于更多的空气经液体表面进入液体而导致空化核增加,故适当的双频超声波催陈效果要优于单频超声波。
双频超声波和扫频超声波模式较单一频率超声波对发酵食品风味具有更积极的影响。双频超声波可通过两种频率超声波的协同作用,加快风味物质(如酯类)的生成;扫频超声波可通过作用底物的多样性来加快食品内部一系列化学反应的进行,加快食品风味成熟。
超声波对液体食品风味影响的机理
01
可加速微生物细胞生长及代谢并提高膜通透性
适当的超声波可通过促进微生物生长繁殖和风味物质形成而缩短发酵时间。研究表明,低强度超声波可依靠机械振动和稳态空化效应加速细胞生长和代谢,提高酶促反应速度,加快理化反应。低强度超声波可通过在细胞膜上形成瞬时孔来提高细胞膜的通透性,这些孔增加了物质在膜上的转移以及代谢产物如胞内酶的分泌,从而刺激了细胞的生长和增殖。
GHOLAMHOSSEINPOUR等对含有植物乳杆菌的发酵乳进行100W、30kHz、25%的振幅超声波处理后,细胞膜通透性(核酸和胞外蛋白含量)比对照提高了88%~94%。另外,随着超声波处理时间的增加(5、10、15min),发酵结束时乳酸菌菌群数量和发酵乳中抗氧化活性(显著)增加,β-葡萄糖苷酶活性也有所提高,乳糖含量显著降低,葡萄糖、半乳糖、乳酸含量显著增加,牛奶品质进一步提高。
02
可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而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适当的超声波可通过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加快生香反应速率而加速风味化合物形成。前人研究证明超声波可降低美拉德、酯化、氧化、非氧化、聚合缩合等反应的活化能,加速香气化合物吡嗪类(如2,6-二甲基吡嗪)、含硫化合物(如3-甲基巯基丙醛)、呋喃(如3乙酰基-2,5-二甲基呋喃)、醛类(如苯乙醛)、酚类(如4-乙基愈创木酚)、酯类(如3-甲基丁酸乙酯)、酮类(如2,3-丁二酮)、内酯(如γ-丁内酯)和酸类(如乙酸)的形成。
高强度超声波提供的较高的瞬时温度和压力环境会降低活化能,促进美拉德反应(MR)中间产物和终产物的生成。YU等发现超声波MR生成2,5-二甲基吡嗪所需的活化能显著低于热MR,这说明高强度超声波可以促进风味化合物的生成。JELENA等定量研究了与热预处理和常规酶水解相比,探头型超声仪和超声清洗仪产生的超声波对碱性蛋白酶水解蛋清蛋白(EWP)的影响,发现与其他方法相比,超声波预处理可以显著改善酶解效果;探头型超声预处理降低了61.7%水解活化能(Ea)、61.6%酶失活能(Ed)、63.6%焓能(ΔH)和32.2%熵能(ΔS),EWP在不同条件下的酶水解速率显著提高。
03
可改变酶或底物的状态而加快酶解反应速率
适当的超声波可增加底物比表面积,增加酶与底物接触机会,从而加快反应速率,加速发酵食品风味成熟。超声波的声化学作用可使蛋白质分子疏水基团暴露、蛋白质二级结构重新分布(α-螺旋结构含量降低,β-折叠和无规卷曲结构含量提高)、蛋白质微观结构改变(分子粒径减小),加快酶解反应的进行。
GOH等的研究表明了酱油发酵周期的缩短与超声波促进蛋白质水解酶与底物之间的反应速率有关。GAO等认为在酱油发酵过程中进行超声波处理不但提高了酱醪中酸性蛋白酶酶活,而且超声波的破碎作用增大了底物的比表面积,增加了酶与底物的反应接触面积,加快了酱油中氨基酸生成速率和含量。黄姗芬等发现超声波处理胰蛋白酶后,肽键含量没有发生变化,但对其二级结构具有显著影响。200W的超声波处理使得胰蛋白酶处于中间体状态,同时具有高酶活和高反应速率。
04
可改善传质过程并促进反应产物扩散
适当的超声波可以改善反应系统中的传质过程,帮助产物从反应位点扩散到溶液中其他位置,降低位点附近终产物浓度,从而加快风味产物生成速率。在酶促反应过程中,由于底物和酶都是大分子,传质过程易受限制。而超声波和酶的协同作用,可以削弱酶和底物之间的扩散阻碍,改善传质过程。酶催化反应中,超声波利用空化机制帮助水解产物转移,促进酶与未分解底物的结合,然后促进底物向酶的扩散(即促进酶与底物的结合)和产物向溶液中的释放展台设计。
于淑娟等[17]的研究表明了超声波的空化作用能移去物料中蛋白质、淀粉表面附近的液体,减薄颗粒表面的滞留层,超声波空化效应的不断形成和消失,起到了强烈搅拌的作用,加快了物质传输。
通过以上分析,超声波技术在加速发酵产品风味成熟和改善产品品质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
超声波加速发酵食品风味成熟存在的问题
尽管超声波技术在发酵食品风味成熟中表现出良好的效果,但仍存在如下问题:
(1)高强度和长时间的超声波使得产物可控性差。高强度和长时间超声波空化作用所产生的自由基会引发一系列化学反应,导致原有风味物质的消失和/或新化合物的形成,可能对液态发酵食品风味造成负面影响。
(2)超声波空化效应产生的局部高温高压以及自由基可导致维生素C、类胡萝卜素、花色苷等营养物质降解,过高的温度还会使发酵产品中有益微生物死亡或酶失活展台设计。
(3)超声波在固态体系中能量传递效率低,其在固态发酵食品中的应用受到限制。
(4)目前超声设备强分布不均匀、能耗和占地面积较大,尚未在工厂中进行大规模应用。
总结与展望
超声波在促进发酵食品风味成熟方面具有光明的应用前景,它能够缩短发酵周期、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增大企业空间利用率和资本利用率。目前超声领域的研究热点为:(1)研究不同超声波频率、时间、强度和模式(频率组合)对液态发酵食品风味化合物和风味特征的影响。(2)研究超声波对生物体/食品体系中关键活性物质或风味化合物化学键的选择性,以阐明超声波促进产香微生物繁殖和香气化合物形成的深入机制。超声波处理条件(频率、强度、时间、模式等)对液态发酵食品风味物质形成具有显著影响。超声波的空化效应产生的自由基及机械、搅拌、微扰和热等效应是超声波改变液态发酵食品风味的可能机理展台设计。
适当的超声波处理可显著加速和改善液态发酵食品风味物质的形成,不当的超声波可导致液态发酵食品风味物质降解和风味恶化。超声波加速液态发酵食品风味成熟的最优条件,随着液态发酵食品种类的变化而变化。根据液态发酵食品种类和超声波引起食品风味改变的具体机制设置合理的超声条件,控制液态发酵食品风味向目标方向发展,并开发和生产工业化生产用超声耦合发酵设备,使其适应不同液态发酵食品工业化生产,相信这些目标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以及超声波换能器设计技术的进步会一一实现的。本文来源—刘二蒙等《超声波加速液态发酵食品风味成熟研究进展 》
品邦广告,14年专注营销型展台设计搭建、活动策划、展厅施工,提供系统化、个性化的营销解决方案。40名展台设计人员、展会营销团队,让你在展会上智放光彩!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推荐搭建商,展会搭建业务覆盖全球30多个国家。诺基亚、费列罗、中国电信、中国移动等是我们的长期合作伙伴,精致设计、未来科技,全案策划。我们交付给您的不是一个简单的展台。闫小姐:微信同号13918355988。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