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成立于1965年,是一个城市和国家合为一体的岛屿国家,地理上毗邻马六甲海峡,气候湿润多雨,全国由六十多个岛屿组成,国土面积724.4平方公里,总人口为570万,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之一。新加坡是一个多元化的移民国家,地域的限制并没有限制这座城市的发展,相反,新加坡尽可能最大程度利用了它四通八达的地理和环境优势,不断吸引外来资金和人口,大力发展旅游业,使其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花园城市”,以及亚洲最重要的金融、服务和航运中心。


图片

图1-1 新加坡地理位置示意图


02

线路情况


新加坡的公共交通系统由地铁(MRT)、轻轨(LRT)和地面公交(Bus)三部分组成,其中地面公交又可以细分为干线公交(Trunk Bus)、接驳公交(Feeder Bus)、高级公交(Premium Bus)、城市直达公交(City Direct Bus)、夜班公交(Midnight Bus)和摆渡公交(Shuttle Bus)。


数据显示,新加坡的公共交通系统使用率极高,2019年高峰期公共交通的分担率高达67%,在选择乘坐公共交通的人群中,54.68%的人选择乘坐公交,42.83%的人选择乘坐地铁,2.5%的人选择乘坐轻轨。


新加坡地铁于1987年通车运营,现有6条线路,其中有1条环线、5条放射线,总运营里程达200公里,设有130个地铁站点,年客运量达11.3亿人次。


新加坡现有3条轻轨线路,运营里程超过28公里,设有约40个轨道站点,年客运量达6588万人次。轻轨的建设以地铁东北线和市中心线为骨架,以地铁站点为建设中心,线路呈环形,可以和地铁线路进行同站换乘,作为地铁线路的辅助,填补了地铁线路不可到达的区域。


新加坡地面公交系统是使用人群最广泛的公共交通方式,也是比较少见的公共交通客运量和分担率超过了地铁的城市。新加坡的地面公交系统共开行772条线路,按其线路功能可以分为6个组成部分,其中:

干线公交是公交系统的骨干,通常运营线路较长,覆盖范围也较广;

接驳公交多连接MRT站点、公交站点和住宅区、工业园区,通常运营线路较短,在一定区域内线路密度较高,可以满足“第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需求;

高级公交是一类特殊的公交服务,相对来说并不具有普众性,它的运营区域在主要的住宅区、中心商务区和工业区内,目标是缓解高峰时期一般公共交通的拥堵,高级公交的票价不在一般票价系统内,收费较高,通常开采大站快车的线路模式;

城市直达公交是运行在住宅区和中心商务区之间的线路,为在这两者之间通勤的人员提供了更快速的公共交通出行选择;

摆渡公交是服务于特定目的的公共交通方式,一般用于旅游出行、酒店出行和医疗机构;

夜班公交于夜间12:00以后开行,为部分有夜间出行需求的人群提供服务。


图片

图1-2 新加坡地铁和轻轨线路示意图


表1-1 新加坡公共交通类型基本数据汇总表

图片


03

运营主体


新加坡的公共交通运营主体可分为三方:政府、陆路交通管理局和公共交通承运方。其中陆路交通管理局也是政府机构,隶属于新加坡交通部,由于其在新加坡公共交通中发挥重要且唯一的作用,讨论中将其单独作为一个主体进行研究,并不影响其作为政府主体框架的一部分。


新加坡政府在公共交通运营中主要作用是进行资金拨款和部分特权资格的审核和交通卡的发放,以交通部为主导部门,多个不同的政府部门参与其中,如卫生部、教育部、内政部等。


陆路交通管理局(LTA)成立于1995年,是现阶段新加坡公共交通的监管和规划的主要机构,负责公共交通线路的规划和运营资质的审核、运营权限的发放,也是目前公共交通资金主要的注入、再分配和支出机构。


新加坡地铁和轻轨的承运方为SMRT和SBS Transit,前者运营4条地铁线路和1条轻轨线路,后者运营2条地铁线路和2条轻轨线路。地面公交的运营采取公交合约模式(Bus Contracting Model,BCM),所有地面公交和综合交通枢纽等相关基础设施归政府所有,陆路交通局集中规划公交设施,而公共交通运营商则竞标公交路线的运营权。新加坡公交系统按照线路所属区域被分为14个项目运营包,共359个公交项目,涉及约772条公交线路,分别由SMRT、SBS Transit、Go-Ahead Singapore、Tower Transit Singapore四家运营公司承运。